“县”在出发——行走百县话振兴|“玉、鱼、花、面”一个中原小城的“四副面孔”

2024-04-11 07:50:07      27627 浏览    作者:lixiaoyong

“中国玉雕之乡”“中国金鱼之乡”“中国玉兰之乡”、全国最大的大宗面制品小麦种业基地……距离河南省郑州市西南方向约300公里的南阳市镇平县,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有着“四副面孔”。

  近年来,镇平县聚焦这四个县域特色产业,顺应经济发展的新形势,持续推动相关产业配套升级,县域经济实现了从“无中生有”到“从有到优”的蜕变。

  天下玉源 琢而成器

  作为中华玉文化的发祥地之一,镇平县虽不产玉,却是知名的玉雕加工中心,有“中国玉雕之乡”的美誉。

这是刘晓波工作室精品展示馆内展出的玉雕作品(3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这是刘晓波工作室精品展示馆内展出的玉雕作品(3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

  “我已经从事玉雕行业20多年,对玉石非常有感情,每一件作品对我来说都是有生命的。”出生在镇平的玉石雕刻大师刘晓波说,镇平玉雕有着悠久的历史,作为一种民间雕刻技艺传承至今。

  玉石雕刻,其根在雕,其魂在人。

  走进刘晓波的工作室,匠人们正忙着选料、立意、勾勒、雕刻……一件件独具匠心的玉雕作品映入眼帘——峰峦叠翠的山水、藤蔓缠绕的植物、气韵生动的花鸟、惟妙惟肖的人物塑像。

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一家工作室内,一名玉雕工作者在雕刻玉器(3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雕大师创意园一家工作室内,一名玉雕工作者在雕刻玉器(3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

  顺色立意,因料施宜,因色制宜。在镇平玉雕中,南阳独山玉色彩丰富,绿、蓝、黑、白、粉等多种颜色皆在其中,玉雕大师慧眼独具,顺着色彩分布进行构思,最终创作出宛如天成、巧夺天工的作品。

这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石交易市场(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这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玉石交易市场(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

  在镇平县石佛寺镇玉石广场,人群熙攘,繁忙有序,随处可见各类玉器店,玉雕作品琳琅满目。“我们已经在这卖玉十多年了,每天早上七点多就来摆摊,全年几乎无休,年后是玉石销售的旺季,每天都会有全国的游客过来选购。”石佛寺镇玉石广场商户杨翠说。

  目前镇平县从事玉雕产业的人员已超30万,玉文化产业链年产值近500亿元,形成了玉料买天下、玉人走天下、玉器卖天下的大产业。“我作为其中的一员,真的很自豪。”刘晓波说。

  小锦鲤“游”出大产业

  镇平县不临海、不靠江,却是“中国金鱼之乡”。30年前,镇平县侯集镇的村民们靠小麦和玉米营生,如今家家有鱼塘、户户养锦鲤。向寨村村内的鱼塘面积超过2000亩,不同花色的锦鲤在鱼塘里游曳,灵动多彩的锦鲤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载体。

  李长彦是当地观赏鱼养殖产业带头人。2005年,为提升效益,李长彦决定转型做锦鲤,但因为缺乏经验、技术,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,在最困难的时候卖掉了婚房。憋着一股劲的他心里就一个目标:一定要把锦鲤养成功。

  他多次外出学习,看书研究,经过反复实践,鱼的品质越来越好,锦鲤养殖逐渐步入正轨,产业开始形成规模。如今,侯集镇的锦鲤产业越做越大。

李长彦在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为顾客选锦鲤(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李长彦在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为顾客选锦鲤(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

  “咱家这尾丹顶锦鲤特别漂亮,喜欢的家人点赞加个关注。”在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,主播正架着手机直播,不到五分钟,三十余尾锦鲤通过网络销售成功。

  “我们今天已经往外发了近500单货,网友对我们的评价挺高的。”一位村民告诉记者,“今年我希望多培育些精品鱼苗,销量肯定没问题!”

镇平县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鱼池内的锦鲤(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镇平县长彦观赏鱼养殖基地鱼池内的锦鲤(3月13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

  目前,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约1.5万亩,年产观赏鱼近6亿尾,总产值达10亿元,观赏鱼电商销售占全国电商销售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,带动就业2万余人。

  小锦鲤越“游”越远,“游”成了镇平县富民的大产业。

  “美丽经济”铺就致富路

  “春天是玉兰花盛开的季节,你看,满园春色挡不住,一下子就变成了花的海洋。”镇平县国家木兰良种基地副场长张一鸣看着自家的苗圃场说。

  “现在进入苗木销售旺季,前来选购的顾客已排起长队,我们每天早上六点就开始到场里起苗了。”张一鸣介绍说,镇平县苗圃场1963年开工建场,依托伏牛山区玉兰种质资源优势,2017年被国家林业局确认为国家木兰良种基地,如今已成为豫西南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销售基地。

工作人员在镇平县国家木兰良种基地忙碌(3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工作人员在镇平县国家木兰良种基地忙碌(3月12日摄)。新华社记者 郝源 摄

  镇平县气候温润、土壤肥沃,非常利于玉兰花的生长。每年11月到次年4月是玉兰花的销售旺季。

  “看到一车一车的苗木被购买者拉走,我们特别有成就感。”张一鸣说。

  成绩的背后,是代代苗圃人的不懈坚持。

  “苗木从嫁接到繁育,从最开始3、5个品种,到现在近百个种质,从建场200亩到现在1100亩,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园林人的努力。”张一鸣说,如今,“花经济”铺就致富路,苗木花卉产业从小到大、从弱到强,带动周边1.8万人就业,年产值达12亿元,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  一粒小麦 背后是一个产业

  南阳素有“中州粮仓”之称,端牢手中的“饭碗”,面制品扛起了大责任。镇平县以想念集团为龙头,打造全国最大的大宗面制品小麦种业基地、绿色小麦标准化生产基地、预制面食品加工中心。

  走进生产车间——全自动拌粉区、全自动码垛区、全自动装提区……机器声轰轰作响。八层生产车间里,两条生产线,102台磨粉机,一天处理小麦1500吨,工作人员不超过10人。

  集团销售人员介绍说:“小麦的研磨加工基本可以实现自动化,工作人员只需监测数控屏幕。”

  “目前,镇平县已建成想念农场60万亩,发展小麦订单农业50万亩,年转化粮食50万吨。按照‘龙头企业+专业合作社+专业农场+金融+农户’模式,为当地农民增收1000余万元。”镇平县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常旭东介绍。

  抓产业,带就业,兴乡村。

  近年来,镇平县瞄准乡村产业振兴做文章,依托“玉、鱼、花、面”四大特色产业,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,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要效益,富民强县成效显著。2023年,全县新增就业超1万人,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.3万元。

  下一步,镇平县将持续深化改革、抓实科技赋能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、创新金融服务等,以培优特色、延伸链条融合发展为着力点,打造高质量三产融合,助推乡村全面振兴。

0
Copyright © 2018-2028 王厝美文 wangcuo.com 版权所有 北京森否科技有限公司